永春第八中学

阅读:52
单位介绍
永春第八中学,地处永春县城东南,济东公路东行一公里处的龙山南麓。校园面积五十多亩,其间绿树成荫,花草掩映成趣,楼宇簇拥点缀,环境优美,宜教宜学。现有教职工七十人,教学班级十七个,学生近八佰人。
旧时,化龙、东平、东关、外山等乡俗称东区,虽人口众多,却没有一所中学,许多适龄学童在念完小学后只能负芨背筐,跋山涉水,到县城或湖洋求学,给东区子弟的读书生活带来诸多不便,也制约了部分学生的升学。基于上述原因,东平、化龙乡村的华侨、侨眷及热心家乡教育事业的各界人士就酝酿创办一所中学,在永春县人民政府的支持下,“永春第八中学”于一九五九年秋创办成立。受国家国民经济大困难的影响,学校于一九六二年秋由政府公办转为侨办,更名为“永春东区中学”;“文革”期间,全国各地动乱不堪,八中亦受其害,六六年秋至六九年春被迫停课,停止招生三年。六九年来学校复课,东区中学由东平公社管理,改为“东平中学”;由于三年停招停课,复课后再读的学生很多,所以八中总校于六九年秋季在东关后垵山设立分校,委派领导管理分校。九四年秋季,八中东关分校定名为东碧中学,成为一个独立的初中校。(九八年十月份,永春县东关镇成立,东碧中学划归该镇。)粉碎“四人帮”后的一九七八年,东平中学复名为“永春第八中学”。其间,八中办学首届招收初中两个班,只有初中部,直至一九六九年秋季招收高中新生一个班开始,八中由初中校变成完中校,鼎盛时期设有二十四个教学班,学生一千二百人,享誉永春东区高学府美誉。一九九五年永春县缩编完中后,八中停办高中部保留初中部至今。
?办学以来,八中成绩辉煌,合计培养高初中毕业生近万名,从事于仕农工商学诸界。其间,学校连续出现辉煌时期,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期,获得福建省委授予“先进集体”殊荣、泉州市政府授予“中学标兵校”殊荣;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恢复高考初期,所在考生的大学、中专录取率连年高居永春县榜首;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荣获市级“创安合格单位”称号;进入二十一世纪,连续四年荣获县“文明学校”称号。初中毕业考试质量连年更上新台阶,二○○一年中考综合比率(率、及格率、按时毕业率)居全县(三十六所中学)第八名,考生达到永春一中一级达标学校录取线人数二十七人;二○○二年中考综合比率居全县第八名,考生达到一级达标学校录取线人数二十三人;二○○三年中考综合比率居全县第十名,考生达到一级达标学校录取人数三十四人;二○○四年中考综合比率居全县第五名,考生达到一级达标学校录取人数五十六人。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水平日益提高,参加各种学科竞赛捷报频传。体育方面,二○○一、二○○二年分别荣获县运会初中校团体总分名,二○○三年荣获县运会初中校第三名。文化知识方面,二○○一年以来荣获省级不同学科竞赛奖学生人数六人、市级竞赛奖学生人数十七人、县级竞赛奖学生人数五十二人。品学兼优学生出类拔萃,二○○一年以来,获省级“三好生”荣誉一人、市级“三好生”荣誉六人、县级“三好生”荣誉十八人,获市级“先进班级集体”荣誉二班次、县级“先进班级集体”荣誉四班次。教学水平日益提高,教改课改成效居全县前茅。其中“自主教学,分层推进”教学经验获得市普教室好评,受到本县兄弟学校的多次观摩和赞扬;教研课题《合作交流,质疑创新》得到市科委的立项;教师教育教学经验论文不断涌现在的教学刊物上。
永春八中的孕育和成长,始终凝结着当地广大爱国爱乡侨亲侨眷的心血,或捐资筹款,或出谋献策,或考察指导,在资金、物质、精神诸方面给予支持和鼓励。诸如:办学啟动资金和经费的源源投入,师生住宿房屋的借予等,为八中的孕育成长立了首功;紧接全资捐建高大的教学大楼、端庄的校门、美仑美奂的仰止亭,捐资参与建设现代化的实验综合楼,为八中教育教学需要提供了坚实基础;捐资建设校园的围墙、用水的水井、音乐用的钢琴等等,改善师生教学与生活的条件;捐资创设奖教奖学基金,褒扬师生的教学成就。永春八中的史册处处页彪炳着侨亲侨眷的功绩,永铭着他们的英名与奉献。
如今,学校师资力量日益坚强,现有高级教师十人,市级学科带头人一人,县级学科骨干三人,大学本科学历教师三十六人。学校硬件建设的办公大楼、学生宿舍楼、大礼堂等,已在规划筹办之中。学校班子团结,教师勤教,学生勤学,上下一心,围绕“外塑形象,内抓质量,再创辉煌”目标奋斗,争取二○○四年成为“市级达标学校”,二○○五年复办高中部,永春八中的前景将更加灿烂辉煌。

免责声明:
此页是<永春第八中学>的介绍页面,并非官方站点;
如涉及内容、版权等问题,请在30日内联系,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!点此纠错或删除此信息

单位资料